当前位置: 主页 > 贵州新闻 > 正文

遵义烟叶:控量提质高效发展

时间:2020-07-13
  从零星栽种加工发展到上规模、上质量、上效益的生产,遵义烤烟如今已成为地方经济支柱产业之一。“十二五”以来,遵义市累计收购烟叶近1300万担,烟农收入160余亿元、户均收入从2011年的3.07万元增加到2018年的10.25万元。

  遵义市从1940年开始种植烤烟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,烟草行业得到迅速发展。1983年1月,遵义市组建烟草公司,烤烟生产经营纳入统一管理轨道。至1985年,遵义烟叶生产突破百万担大关。“九五”期间,是遵义烟草上规模、上质量、上效益的健康发展时期,每年种植烤烟80万亩至100万亩,收购烟叶200万担左右,最高年产量441.2万担,常年产量占贵州烟叶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左右。

  营养块、营养球、草圈、营养钵等“两段式”假植育苗技术,是最早的烤烟育苗方式。1999年,遵义市开启托盘育苗之路。之后,进一步配套了中棚、大棚等设施,全面实现专业户育苗、商品化供苗,并全面推广至今。遵义烤烟漂浮育苗技术推广应用获得贵州省“十一五”农业科技十大成就评选第一名。催芽播种、浅水漂浮、湿润托盘、立体多层、潮汐式灌溉育苗和砂培、海绵、木屑、谷壳、无基质水培等育苗基质替代技术逐步在生产中应用。并陆续研发推行了双行凹型垄保水栽培和撒施肥、水溶肥、一次性施肥、井窖式移栽、起垄施肥一体机等轻简栽培手段,成为目前遵义烟叶生产的常规性措施。以酒糟、秸秆为原料的烟农自制有机肥集中加工模式,也有效保证了有机肥质量和“山地生态烟叶”特色。

  1998年,遵义市对烟叶生产实行控量提质。2004年,烟草系统结合ISO质量体系认证和“烤烟收购文明窗口创建”活动,实现“入户定级、进村收购”收购模式,初步形成了针对烟农的社会化、专业化服务体系。育苗、机耕、植保等专业服务队伍组建运行逐步完善。2010年,按照“五统五分”专业化服务模式,各地陆续组建了35个综合服务型合作社,为烟农提供专业化服务。此外,还组建了市、县、站、社四级技术推广队伍,推行烟叶生产收购“十个一”贴心烟农服务。

  数据显示,2005年以来,遵义市已累计获得烟草行业投入补贴资金42.75亿元,建成烟水配套工程受益面积178.4万亩、密集烤房4.1万座、育苗设施97.8万平方米,机耕路通组路3868.9公里,配套农机具2.59万台(套),整理土地13.9万亩。同时,获批水源性工程(水库)项目12个,总投资17.35亿元,其中烟草援建资金12.1亿元。此外,遵义市还建成了行业级微生物有机肥工程研究中心、有机肥积制工场、废膜回收利用加工场、烟草天敌昆虫扩繁中心、生物质颗粒燃料加工场等,全面推进土壤保育、绿色防控、新能源替代煤炭烘烤烟叶,推行废弃农地膜与烟杆、酒糟与秸杆圈肥循环利用。

  为充分发挥产业带动作用,遵义市把政策和项目向贫困县、贫困乡村倾斜,助力脱贫攻坚。2018年,遵义市烟农交售烟叶产值加上结构补贴,总收入15.81亿元,户均收入10.25万元,同比增加2万元。同时,遵义市持续优化“合作社+”模式,强化市场对接与指导服务,引导合作社组织烟农因地制宜发展多元经营,共实现多元经营产值2.4亿元,较2017年翻了一番。